如何戒掉手机成瘾?
最近看到两篇文章谈论手机成瘾问题。在继反复讨论智能手机对成年人的危害后,有识之士开始关心老人手机成瘾的问题,和儿童手机成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不许,大概率无效)悲剧的是,我们看这些文章,也不得不通过手机。
经济学人最近一篇文章关注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Never mind your children’s screen
time. Worry about your parents’》 。孩子使用智能设备受到监管重视,但老年人目前被智能设备吸引的也很多。老年人使用手机有更多的挑战:1. 有信用卡、2. 影响孩子;3. 减少活动,危害身体健康。
为什么孩子无法摆脱手机?
最近人物公众号借学者乔纳森·海特的作品来谈儿童使用手机的问题。这篇文章在提及解决方案时,考虑的更深入一些(而不是简单的禁止)。孩子沉迷手机,除了缺少有意思的活动,还有圈子和社交。大家都玩儿你不玩儿,就孤立了。
有意思的活动和陪伴,成本很高,很多家庭根本无力支付:家长要赚钱,家长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和休息。
作者建议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无/少手机的同龄人圈子,让孩子们不带手机自己玩儿。
作为成年人,我本人多年跟手机成瘾的战斗,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目前战况如下:
- 手机上不安装抖音等短视频app(安装了抖音,放在很深的位置,只有买东西用)
- 手机卸载了小红书和某容易沉迷的小众论坛app,小红书本来是安装用来搜索技巧和攻略的,但是一不小心就刷起来,停不下来。 小红书和小众论坛app迁移到10寸平板上,毕竟还有需求,10寸平板使用起来没有手机方便,所以使用频率大幅降低。(后续发现沉迷的app,尽量迁移到平板上)
- 默认关闭所有app的通知,微信仅允许选定的人或群通知,其他全部勿扰
- 用阅读占据无聊时间(利用类手机形态的电子书阅读器(墨案inkpalm5)),尽量形成无聊就阅读的习惯,一方面减少社交媒体的侵扰,另一方面墨水屏没有蓝光和屏闪,保护眼睛和睡眠。
- 有显著提升,但是微信无法隔绝;偶尔还是会沉迷于群讨论、公众号文章。
- 控制刷社媒的时间,但也不完全禁止,每天30分钟。(执行的并不严格,有时是在不想阅读,还是会刷)
杜绝手机瘾的关键,还是替代。手机瘾最大的帮凶,对我(和很多普通人)来说,还是无聊,有大量零碎的无聊时间,干正事儿不够,发呆难受,很容易就刷起手机社媒和短视频了。如果用有有意思的事儿把零碎时间填补,其实很容易离开手机。
好在成年人可以自主去发掘自己喜欢做的事儿,用有乐趣、有长期价值的事儿来分泌好的多巴胺(有人称之为慢多巴胺),才是真正能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