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重塑大脑、重塑人生

Strong beliefs win strong men, and then make them stronger.
Richard Bach

阅读背景

我是在B站看到洪兰先生的《洪兰脑科学课堂-大脑与生活》课程,然后看到她推荐,也是她翻译的这本书。我是为什么跑去学习洪兰先生的这个课程呢?因为有一段时间,我的睡眠和情绪管理出了点问题,经常失眠,应对压力的时候会出现情绪问题,而洪兰先生的课程中,就有关于情绪管理、睡眠等方面的讲述。另外,洪兰先生的讲述也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她娓娓而谈,注重科学实证,穿插人文经典(这个我本来不是很感冒),体现出那种既很谦虚,又在确定的问题上很肯定,再加上脑科学方面的知识之前了解的确实很少,还有很多误区,所以这门课对我来说收获不小。【注1】
image.png
在看洪兰先生的视频和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尝试结合理论进行实践,来改善我的睡眠和情绪管理。这其中使用的一些方法跟本书的一些方法不谋而合。

失眠

先从失眠说起,洪兰先生提到人体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共同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共同影响人类的大部分器官。其中交感神经一般控制与兴奋相关的行为,副交感神经负责放松的行为。如果交感神经一直接受刺激,保持兴奋,副交感神经就很难占据主导,人就很难入睡。了解这些后,结合课程的建议,我每天21点以后不再剧烈运动,22点以后不再使用手机,主要就看看书。一般来说,23点不到就很困了。白天减少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如果累了或乏了,尽量通过冥想来恢复精力。

大脑可塑性

不过,本书其实对睡眠讲的很少,本书主要的论述是大脑的可塑性。我比较遗憾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如果在有孩子之前看到这本书,或许我能做的更好。

人的大脑是可塑的。父母们总喜欢说年纪大了,学不动了,改不了了。本书完全推翻了这种看法。老年人可以保持跟年轻人一样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看看巴菲特和芒格)但前提是要多用,多接触新鲜事务来刺激大脑。很多人年纪大了不容易改变,是因为老(脑)路走多了,走习惯了,相应的神经变得大条,变成路径依赖,确实不容易改(但不是不能改)。中国古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本性也只是难移,并非不能移。

我早就知道人脑是具备可塑性的,但是本书还是惊艳到我了:舌头可以代替眼睛、计算机可以代替眼睛、大脑其实是一堆电线和电信号?这些看似科幻的事情,西方早在上世纪甚至上上世纪就开始研究和认知,而我们普通人对大脑的了解却非常少,最近看马斯克的人机接口就跟看外星科技一样。

BTW:最近很火的几个人工智能团队中,有些科学家就是神经科学家。我在看这本书的同时,也在了解计算机行业内AI的发展情况以及实现原理,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人工智能跟大脑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意识或许真的没有神性,只是神经复杂性的产物,或许下个世纪真的是硅基世纪,人类(碳基)只是人工智能(硅基)的导入程序。

大脑的模块以及模块的可塑性和竞争性

大脑是分模块的,也就是脑图。不同的模块负责不同的工作,例如有的部分是负责处理视觉信息的,有的负责处理听觉信息,有的负责语音,有的负责语义,有的负责左手,有的负责右脚。但这些不是绝对的。人类大脑的形成,不光受基因控制,也受后天的环境、个人的使用和学习影响。

盲人大脑中原本负责处理视觉神经信号的部分,可以被听觉处理占用,很多盲人听觉异常发达就有这个原因。

大脑模块间也是有竞争性的,所谓用进退废。用的少的神经功能,其区域可能缩小,原来属于这个模块的神经元,可能被用的多的神经功能拿去使用。

关键期

大脑的发育有关键期,一些在大脑发育关键期缺失一些环境刺激和反馈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有一些奇怪的缺陷。父母(尤其是母亲)陪伴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大脑情绪控制的关键期在1岁以前,如果我早点看过这本书,或许我当时会更加注意,关注孩子的情绪。
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小时缺少亲密接触,长大后会有联结问题。
本书举了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例子,一个很好的人,始终无法跟自己的爱人、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回忆起了年少时母亲的死亡对他的巨大影响。平时大脑会刻意忘记这些,但是这些从来都没有被真正忘记。而这个影响导致他对亲密关系的潜意识的巨大恐惧。认识到这一点后,他在医生的帮助下逐渐能够处理、修复这个创伤,最终能够去接受亲密关系了。弗洛伊德在上个世纪初就发现并开创了这个领域,niubility!

情绪控制

情绪失控的有一个原因是疲劳,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情绪失控,因为控制情绪也需要能量。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老去想这件不好的事情,越想越生气。本书也谈到了强迫症的大脑锁住问题,被锁住的大脑有多个模块一起发射,互相强化,因此很难转移注意力,大脑似乎被锁住了。专家给出的办法是去做喜欢做的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训练大脑其他方面的通路,减少这些模块共同发射的机会,最终淡化他们。

去学习(遗忘)

大脑还可以去学习,一些坏习惯因为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连结,很难去除。但是人类有一些特殊的时期,使得大脑“去学习”比较容易,这个时候就比较容易去除坏习惯,形成好习惯。孕妇生孩子期间、爸爸照看孩子期间,就是这个时期,主要起作用的是催产素,这可以说是孩子带给父母的礼物,让父母有机会去“忘记”一些,重新学习一些。恋爱期也有类似的效果。

Walter Freeman:大量神经重组发生在生命的两个阶段:坠入受河时,为人父母时。当对情人承诺时,神经调节素(催产素)会释放出来,让现行神经结融化,从而能接受大量改变。男女发生性关系时,照顾孩子时,男女都分泌,女人在分娩和哺乳时,也会分泌。对男性,有个近似的叫血管压缩素( Uasopressin),成为父亲就会分泌。

大脑还可以习得不用:如果一个东西用起来麻烦,不方便,有另外方便的替代方法,大脑可能就能习得不使用这个东西,最终这个东西的大脑区域被替代功能占居。这是很多中风患者面临的问题。好消息是,知道了这些,就有对应的办法来治疗:暂时把方便的替代的方法禁用。

正常人的大脑,为了避免问题,会故意进行遗忘。一些人对细节记忆的特别好,但是往往就有其他方面严重的问题。正常的大脑会抑制对细节的记忆。大脑还会抑制对儿童时期一些严重情感创伤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并不会消失,可能会以一些特殊的方式提示或回归(梦,一些特别的情感、情绪问题)

幻肢问题

幻肢问题,这里好像进入到科幻和唯心主义了。当失去一个肢体时,大脑常常幻觉他还在,还会痛。做幻肢实验时,敲击幻肢,大脑真的会疼:身体是大脑构建的幻像。疼痛也是大脑控制的,所以古代有些厉害的人可以关闭六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也应该是可能的,黑客帝国所描述的世界,也是有可能的。

大脑锁住(强迫症)

舒瓦茨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患病时,三个大脑区域一起锁住了,导致患者的注意力无法从当前的事情上转移,必须持续的做一件事儿来缓解焦虑,但是这会强化强迫症。
舒的做法是,让患者转移注意力,去做自己喜欢的其他事儿。
有个患者有外出检查的强迫症,作者建议她只检查一次,认真检查,然后就不再检查了。在此之前,每次检查都是心不在焉的。后来她好多了。
如果一件你认为不重要的事儿老是在你大脑里面萦绕,那不如抽个时间,认认真真的把这件事给做了。

毒品和A片对人的影响

毒品使大脑产生一种蛋白质FoB,这个会累积在神经元上,积累足够多时会打开或关闭基因开关,这个改变有持久性,对多巴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慢跑和喝糖水也会。
A片会引起大脑某个区域的活化并固化,这个区域也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大脑可塑性是有竞争关系的,可能这个原因导致他觉得自己的女朋友开始失去性吸引力。
吸毒、躁郁病人狂燥,爱情,都会降低快乐中心的发射阈。快乐中心活化时,会抑制旁边的痛苦中心和厌恶中心活化 。
感情再好,也会跟毒品一样产生耐受性,可以通过注入新奇感来再次激话. 去学习(遗忘)。

其他有意思的

黑猩猩跟人的重大差异在于有一个控制神经元何时停止生长的基因。人类的神经元大概在1000多亿个的时候开始停止增长,但是黑猩猩的只有我们的1/3

神经元可以再生,运动有助于再生神经元

环境、文化跟神经之前的关系,也是互相影响的。不光是物理的环境,文化、学习这些环境也会影响神经的发展。

注释

【注1】洪兰先生很有意思,外国人有时候很夸张,本书就写了一个很夸张的案例,看起来有点像那个研究医疗机构的广告,洪先生为了避免大家有不切实际的的幻想,还特地在文中做了注释。

参考文献

[1] [美]诺曼·道伊奇. 重塑大脑 重塑人生. 洪兰,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2] N. Doidge.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Stories of Personal Triumph from the Frontiers of Brain Science. Penguin Book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