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姥娘,疼外孙

小时候我们家就发现,妈妈这边的亲戚比爸爸这边的亲戚来往更频繁,更亲一些,我们还觉的,这可能是我们家独有的情况。

小时候姥姥很疼我,似乎比她几个孙子孙女更疼一些。但是老家的规矩,长辈都是跟儿子生活的,或许这是因为她不经常见到我的缘故吧,以前我都这么以为。亲戚们也都笑她:傻姥娘,疼外孙。

的确,姥娘白疼我了,她去世的那个晚上,是她亲孙女(我表姐)给她做的急救;而我,因为半夜还想睡觉,也没有赶过去送她。

外婆们并不是傻,这只是人类不自觉的”本能“,外婆们根本都没有意识到,她们天然就跟外孙,外孙女更亲。

解释的源头来自进化心理学中的”内含适应性“理论,并且在多个不同的文化中得到了验证。

如果要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排个序的话,外婆排第一、爷爷排最后。

对于这个顺序,理论是这么说的,进化偏好哪些能让自己有更多机会保留下来的基因和心理机制。对四个长辈来说,孩子平均携带他们各25%的基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偏好应该是差不多的。

但是,外婆对外孙(女)是自己亲生的确定程度是最高的,爷爷是最低的。经过几十几百万年的进化选择,细微的差异会带来显著的变化,外婆对外孙(女)的偏好被进化选择了出来,她们(外婆们)自己都意识不到,这种天然的亲近感。

同样的,对母系的亲戚来说,孩子携带他们的部分基因是确定的,对孩子好,在基因遗传的收益上是确定的。父系亲戚就不一定了。

另外,因为母亲能生孩子的数量有限,母亲会更倾向于将资源给予已有的孩子;而父亲从繁殖利益来说,可以通过获取更多的配偶来增加繁殖机会,所以父亲倾向于将资源花在寻找/获取更多配偶上,资源丰富的父亲更是如是。

在我们人类身上也能观察类似的情况,如果一个父亲去世了,并且留下了大笔的遗产,子女通常会参与到遗产分配的诉讼案件当中,并向那些没有遗传关系、但却分得了部分遗产的人(比如父亲的情妇)发难(Smith, Kish, & Crawford, 1987)​。

《进化心理学》第八章:亲属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