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置身事中

我印象有人说过,兰教授的这本书,养活了一大堆知乎上的键政大佬。

兰小欢老师的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本书主要讲的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动作。本文有大量金句,也推荐了很多经典著作。例如《21世纪资本论》、《以利为利》等,本书提及中央和地方政府深度参与经济活动,包括产业政策、央企、大基金、地方招商引资政策等。

兰老师先从中国的央地关系的发展的回顾,来说明地方政府在各项政策背后的决策心理。哪些事应该地方政府干,需要配置什么样的资源。税务、投资和融资(债务)等方面。

例如兰老师谈到,实际的权威来自信息优势。这不仅适用于央地关系,也适用于职场。谁有第一手的信息,谁就可以呼唤炮火。

兰老师还谈到为什么工业用地比商用、住宅用地便宜。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博弈理论的应用。地方政府固然垄断了土地,但是工业企业有很多落地的选择。商住择绑定了本地的居民,定价可以根据收益最大化来定。

本书提到,2008年开始爆发的城投债,实际违约率极低。这让我想起了沧海一土狗在讲利率和股票市场关系的时候提到的,在应用股市市盈率是无风险利率的导数这个公式时,中国无风险利率的选择不应该是央行公布的那个,因为大量城投债有地方政府的担保(隐含央行的担保),实际上抬高了无风险利率。用这个来计算,中国股市也是符合的,如果用央行公布的那个来计算,中国股市的实际市盈率就远低于无风险利率的倒数了。

兰老师花了很大的篇幅谈地方产业政策,以面板产业为例,提到LG在阻止中国面板产业发展中极不光彩的行为,其利用中国地方政府发展领先面板产业的动机,屡次破坏京东方跟地方政府的合作,深圳、上海、厦门等地方政府都被其虚假合作意向耽误的关键产业的发展。不过,最终京东方新产线成功投产(应该是在合肥吧?),国内面板生产能力快速上升,价格迅速下降,后来智能手机产业的大发展,也显著受益于此。而LG等日韩厂商就一蹶不振了。类似国家产业扶植的例子还有光伏产业等。兰老师举的这些例子,主要还是驳斥那些批判中国产业扶持政策破坏市场自由竞争的人,本书还举出美国人写的美国产业干预的大量例子。

在谈到房地产和居民财富问题时,兰老师谈到相对于80后,90后,他们的财富对其子女的影响,要比他们父母的财富对他们的影响大的多。并且中国居民目前主要的财富都在房产上了。本书还举西方的例子说明,随着房主越来越多,得益于房价上涨的人就越来越多,让房价下跌就有巨大的政治风险。我想起网上的说法,董特首的下台,似乎就是因为其大规模公屋计划严重影响了香港本地房产持有人的利益。

本书下篇讲宏观,包括中国的城市化和不均衡,债务风险、国内国际失衡等。讲了收入分配问题导致的内需不足。也就是说,政府在分配资金和资源的时候,优先分配给了投资生产类项目,民生和社会保障层面的分配较少。从而形成怪圈,越来越依赖投资拉动经济。

地方政府可以从生产端收税,很难从消费端收税。

对中央政府来说,本币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印钞的。不过实际上,印钞的权力可能仅在最高层、央行和财政部。地方政府没有印钞权,只能通过税收、卖地和国企来获得收入。

本文还提及了几个与普通大众认知相悖的地方:

创新:创新成本太高,发展中国家,抄作业是最成本的。抄的好的好,借助市场规模和人口红利,反而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利益:不考虑相关人利益的政治难以推行。需要保证做决策的人、权力主体的利益不能受损。(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李克强))

本书非常值得一看,也建议跟兰老师推荐的《何以帝国》一起配合来看。毕竟说当代的故事要顾及一下影响,谈古代的故事(尤其是清朝以前),就可以尺度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