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锻炼
Never bend your head. Always hold it high. Look the world right in the eye.
— Helen Keller
跟我一起骑行的好几个朋友都跑马,身体很好,经常运动,我很是有点羡慕他们。不过我从小身体就比较瘦弱,现在变成胖弱了。我曾今写过一篇文章配速,你的蜜糖,我的毒药 | Jerome’s Blog,表达我对时下以追求配速为目标的跑步文化的不适应。我找到了一个能坚持跑步的方法:不追求配速,只看心率,保持有氧心率即可。
但是看完本书后,我找到了一个更容易坚持,更减少意志力消耗,并且锻炼效果可能不必跑步差的方法:快走。相比之前每次跑步的花费(跑前要做半天心理建设,跑前热身,跑后拉伸,再加上洗澡换衣服,一套下来30分钟的锻炼要耗费至少1个钟),我现在可以随时锻炼起来。我最近两周几乎每天都快走30分钟,按照本书的说法,长期坚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是性价比最高的锻炼方法。再增加运动量,收益还会增加,但是收益/运动量的比就开始下降了。对于以健康为目标,在意投入产出比的人来说,不太划算,也不容易坚持(需要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快走是可以随时随地开始的,对我来说,步频超过120,心率很快也能上到120(这就是中等强度了)。对上班族来说,如果家和公司距离地铁站有2km,那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快走就够每天锻炼的量了。我家附近有个山体公园,我每天早上沿着山脚走一圈差不多正好30分钟,这段有不少地方是起伏路,爬阶梯的时候还可以来一个高强度间歇,完美。人类的远祖每天就是这样走路去采集或狩猎的。
本书作者是一名进化生物学家(感觉跟雷蒙德这种人类学家干的事儿有些相似之处,本文的一大特点是引用了很多对现代原始人的记录(包括作者本人和别人记录的)作为佐证),作者的嘴巴很碎,絮絮叨叨的,很多内容重复的说,穿插了大量的个人和朋友的经历、实验研究结果、进化生物学的猜测和推断、对个人的建议和对教育体系的建议。其中一些观点和论断与我们的常识背离,但是作者又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支持,使得这些观点很有参考意义(即使不能完全相信)。作者的结论,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从减少疾病(甚至治疗一些疾病的角度)出发,普通人类的锻炼计划应该是这样的:每周150分钟中低强度心肺锻炼,再来点高强度间歇和力量训练。
我总结了一些我觉的对我很有启发的点:
- 人这个物种从远祖到现在,进化了几十万,这其中绝大部分时期,热量都是匮乏的,因此人类天生喜欢休息节省体力,不喜欢锻炼。(自然选择的结果,倾向于节省热量的人获得了更多的遗传几率)
- 在人类进化的绝大部分时候,人类每天都大量运动以获取食物,进化出(自然选择出)大量运动相关的被动技能,例如一些激素的分泌,不运动无法触发这些被动技能,容易被反噬,例如脂肪堆积导致身体发炎,进而导致很多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等)。
- 人类的耐力好于大部分动物,甚至可以跟马一较长短。这也是在漫长的史前时期进化出的技能。在长距离步行和慢跑这个领域,人类几乎是最优秀的物种,狩猎期(非常漫长,20多万年)人类利用这个技能捕猎。人的身体结构、出汗机制都为这个技能不可或缺的配套。
- 最快的马拉松选手以平均3分以内的配速跑完42公里,3分配速我估计只能跑100米。但大部分动物也做不到,即使是马,也不能长时间狂奔(因为散热)
- 人类可以同时拥有好的速度和耐力。但是不会同时拥有顶级耐力和顶级速度。
- 本书核心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2次高强度间歇训练,非常适合普通人且难度不大,容易实行,可以大幅提升健康水平,大幅降低多种常见疾病风险。快走(每分钟100步以上)就可算中等强度;几组冲刺跑+间歇步行即可算高强度间歇训练。如果再叠加每周2次力量训练就更好了(俯卧撑、举杠铃等),每个部位重复练习8
12次,累了停下来,做23组比只进行一组更好 - 男人不会因为变老而放弃玩耍(运动),他们只会因为放弃玩耍而变老。狩猎采集期老人会在寿命终结(大概70多岁)无疾而终。现代很多人(久坐不动)大概会在50左右开始得各种疾病,到70多岁死亡,寿命差不多,但是50岁以后的能力和身体状态差很多。保持适当的运动和劳作,有助于避免很多老年疾病。
- 数十项随机对照实验都显示,有计划、中等强度、很容易完成的举重训练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加肌肉量和肌肉力量,从而提高他们应对日常生活的行为能力,确保他们在不需要外界帮助的情况下保持活动能力
- 人类与动物尤其是我们的近亲类人猿不同的是,人类有着非常低强度的应激性攻击行为。俗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大猩猩之类的是一惹就炸,不死不休。
- 跑步容易受伤是错误说法,跑步受伤的主要原因是急于求成。专家建议跑步量以每周增加10%为宜
- 跑步原则:
1. 第一,不要迈步过大,这样会使你的落地位置距离你的躯干过远;
2. 第二,步频保持在每分钟170~180步;无论快慢
3. 第三,身体不要过度前倾,尤其是腰部;
4. 第四,落地时,脚部尽量与地面平行,这样可以避免脚部与地面产生巨大快速的冲击力。 - 动物世界中,人类这样在繁衍期之后还能有如此长的寿命实属罕见。到底是因为人类需要祖父母们长寿,以便体力充沛地劳作并照顾孙辈,还是因为祖父母们辛苦劳作并照顾孙辈,才获得了长寿?这有点悖论的意思,但是我们身边的经验似乎也是这样:辛苦照顾孙辈的长辈似乎更长寿。退休无所事事的最容易挂。
- 虽然2/3的美国人去世之后的死亡证明上都会将死亡原因标注为心脏病、癌症或者中风,但是造成这些疾病的更深层原因绝大多数是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
- 人类不爱运动,锻炼本身没有乐趣。但是进化导致必须运动,现代人不需要通过运动获取食物,因此需要人为给自己一些引导或者强制:
1. 通过社交承诺督促自己,参加团队活动
2. 锻炼的时候听或看自己喜欢的东西
3. 在优美的环境中锻炼
4. 选择有趣味性的锻炼方式(游戏、舞蹈)
5. 降低锻炼的门槛(晚上睡觉前把运动服准备好) - 30分钟高强度锻炼在效果上等同于6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
- 精英运动员尤其是耐力型选手的寿命更长,与非运动员相比,前者需要的医疗服务更少
- 运动对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以及抑郁症等,均有一定可证明的疗效,其原理,作者在最后一章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