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杯莫停

观影笔记 - 长安三万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女儿请我看长安三万里。看完长安三万里,我对女儿说,李白有点渣呀。女儿说人家可是是诗仙,你不要这样说人家。戴蒙德老爷子在《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中曾经表达过,虽然勤劳采摘的数学期望收益更大,但是女人们还是喜欢那些喜欢猎杀大型猎物获取食物和声望的猎手(渣男属性更高,期望收益更低),因此猎手们获得更高的遗传利益。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恣意挥洒人生,除了饮酒作诗、寻仙问道博取声望,做事很是不靠谱;高适却相反,勤勤恳恳,不善言辞,看起来不似李白才华横溢,却也有许多佳作传世,晚年官至节度使,为政颇受儒家积极用世,经世济名思想的影响。

但李白还是招人喜爱啊,电影中将进酒这段看的人有些心驰神往。历朝历代的文人,也都对李白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甚至代宗继位后,还曾以左拾遗召李白(此时李白已死,代宗不知,但足以见李白名声之大)。自唐以后,无数文人墨客,乃至呀呀学语的小童,都可以通过李白的诗句感受诗歌之美,意境之美。

商业化影视作品的第一追求是观众爱看,并非史实。更何况历史记载不详,也给后世创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世人一直都以李白为怀才不遇的典型,但是李白诗词之才已经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荣誉,41岁供奉翰林,跟皇帝说的上话,怎么也不算怀才不遇。但是其政治军事、经国济世的才能,却没有表现的机会,是否有这方面的才能,我们无从得知。李白晚年入幕永王,政治上的能力较高适差不少。(同一时期前后,高适向玄宗反对诸王分镇(未获采纳),后向肃宗分析说永王必败,政治见解显然高于李白)。电影看到最后,高适跟严武合力用计大败吐蕃,看的观众激情澎湃。而根据旧唐书的高适传和严武传,广德二年破吐蕃的功劳似乎全在严武这里,高适丢了几座城池被召回,打仗的水平看起来不如严武。

长者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进程。如果不是乱世,高适显然很难有出头的机会。而才华横溢的李白,就算真的得罪某个权贵,也会有其他权贵爱才保之,所谓的怀才不遇,是一定要当上宰相才算怀才得遇吗?我们终究还是偏爱了才华横溢的李白,把一切美好的事情强加给他,而实际情况是,如果你在某件事情上才华横溢,那么在另外的,尤其是有冲突的事情上,可能就泯然众人甚至不如了。